9月10日從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舟山專場發布會上獲悉,自浙江自貿區掛牌以來,已形成83項制度創新成果,34項為全國首創,“首創率”達41%,其中承接國務院下放的保稅船用燃料油經營資質,填補了國內空白;船舶通關時間從16小時縮減到2小時,成為全國首個無紙化通關口岸。
中國(浙江)自由貿易試驗區以油品全產業鏈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為核心,是國內唯一一個由陸域和海洋錨地組成的自貿區,實施范圍均在舟山。根據建設總體方案,浙江自貿區將通過三年左右的探索,基本實現投資貿易便利、高端產業集聚、法治環境規范、金融服務完善、監管高效便捷、輻射帶動作用突出,對接國際標準初步建成自由貿易港區先行區。
“目前自貿區的改革創新成果不斷顯現,對外開放持續擴大,已累計引進外商投資企業383家,合同利用外資58.2億美元;累計新增注冊企業15557家,其中油氣企業4562家,成為全國油氣企業最集聚的地區,實現油氣貿易額約4460億元,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累計突破1500億元。”舟山市委書記俞東來在發布會上介紹,圍繞油氣全產業鏈發展,加快國際油氣交易中心、國際油氣儲運基地、國際石化產業基地等的建設要求,浙江自貿區船用燃料油加注量已躍居全國第一、全球前十,油品儲存能力達2600萬噸。
俞東來表示,下一步將繼續深化首創性差異化改革探索,全力推進油氣全產業鏈建設,加快國際農產品(5.690, 0.09, 1.61%)貿易、鐵礦石貿易、臨港制造、健康旅游、融資租賃等重點產業發展,積極謀劃自貿區聯動創新區和浙滬自貿區聯動發展。
同時,加強與上海的合作,重點深化上海自貿區新片區小洋山島區塊的浙滬合作共建,加快建設小洋山北側集裝箱支線碼頭等項目,共同提升國際航運服務功能,打造長三角海上合作示范區;深化與上交所期現交易合作,加強與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聯動,優先復制借鑒上海自貿區創新經驗。